首页 渔业 > 正文

火出圈的养老院如何炼成?让老人乐活每一天

  澎湃新闻记者 陈少颖

  【编者按】

  百舸争流,奋楫者先;千帆竞发,勇进者胜。

  建党百年,一代又一代奋斗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,他们的精神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。上海这座城市不断地在平凡中成就伟大。

  3月1日起,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推出“百年初心奋斗者”系列稿件,记录幸福生活背后,奋斗者们的身影。

  “世界名画老人模仿秀”“乘风破浪的奶奶”“老上海名媛奶奶月历牌”“轮椅上的舞者”……这些奇思妙想,让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(以下简称“杨福院”)屡屡“出圈”。网友赞叹:“看到爷爷奶奶们,好像都不那么害怕变老了。”

  在杨福院党支部书记邓晓敏眼里,视频火了,是行业的光荣、也是激励,“我们的职业和群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。”

  出圈背后,其实是杨福院日益精进的照护和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,护理员把老人当亲人,让老人乐活每一天。杨福院成立于1988年,现有核定床位近1300张,院内老人平均年龄88.6岁,失智失能老人占80%。有老人感叹:“在家里缺乏安全感,在杨福院住了三年多,一点都不孤单,还胖了25斤。”

杨福院一分院形象职业照 本文图片均为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供图

  “如果我老了,也想去这样的福利院”

  11月11日傍晚六点,范女士接到杨福院来电,她的母亲神志不清、喘不过气来,正由120急救车送往医院。

  她赶到医院,老人已清醒,护理员陈阿姨站在病床边,用手指缠着纸巾,一点一点抠老人嘴里的痰,轻声说道:“这么多痰堵在里面,怎么透气?现在终于出来了。”望着一大堆裹着痰的纸巾,范女士一下不知说什么好。

  医生告诉范女士,如果她母亲再被晚送来一点,也许回天乏术。

  范女士后来得知,当天傍晚,陈阿姨正好下班。由于不放心院里的老人,便再去房间巡视一遍。忽然,她发现范女士的母亲一动不动躺在床上,脸色苍白、喘气困难。陈阿姨立马叫来整个楼面的阿姨,她们一个拿哮喘喷雾剂,一个拿氧气瓶接氧,一个拍背掐人中,才让老人一口气缓了过来。

  老人挺过来了。出院那天,范女士对母亲说:“您病好了,现在可以回家了,陈阿姨、周阿姨,她们都在等您。”

  母亲愣愣地看着她,过了许久才说:“又麻烦她们了,真是对不起。”

  范女士记得,母亲刚到杨福院时,对阿姨们非常排斥,疑神疑鬼。“是陈阿姨在我母亲痰咳不出来时帮她拍背,在母亲骨折卧床时为她翻身、按摩、锻炼,在母亲生气时哄她开心,慢慢解开她心中的疙瘩。”

  在杨浦区福利院,像陈阿姨这样的护理员不止一个。范女士感慨,这是个有凝聚力的团队,他们不辞辛劳,又充满活力,有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职业习惯。

  范女士有时会想,如果她老了,也想去这样的福利院,“因为那里有专业的养老设施和管理者。”

护理员和老人一起庆祝生日。

护理员和老人交流。

  “护理工作朴实无华,却充满意义”

  照顾老人少不了细致,也免不了琐碎。不过在“90后”护理员扶慧芳看来,她的工作朴实无华,却充满意义。

  “虽然我每天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就是照顾老人吃喝拉撒,但我却从不觉得这份工作没有价值。”之所以选择养老护理专业,是因为扶慧芳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,看着他们日渐衰老,希望自己能做一份踏实的工作来回报他们。

  2011年,她进入杨福院,成为了一名一线护理员。可是,要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操中并不容易,“待老人似亲人,急老人所急,想老人所想”成为了她照顾老人的信条。

  扶慧芳记得,有一次发现刚入院的王奶奶情绪低落、心神不定,时不时看向窗外。她知道,王奶奶还不适应新环境,难免会难过,只有让奶奶尽快融入到大家庭中,她才能有归属感。随后,扶慧芳每天都会带王奶奶在院内走走,又和社工联系,根据王奶奶的爱好,鼓励她参加“银发课堂”。几天下来,王奶奶开朗了许多,还认识了新朋友,开始尝试并接受在杨福院的生活。

  扶慧芳发现,“入住福利院的老人,有很多需求他们都不会说出来,都要我们细心去观察。”

  另一位“95后”护理员王程也经历了蜕变,他形容自己一开始是个“愣头青”,如今,他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。他自实习便来到杨福院,当时有位爷爷特别开心:“好久没和年轻人聊天了,看看你们小年轻都很开心。”王程明白,老人其实很容易满足,他们如同小孩一样,可能更脆弱,需要关心和陪伴。

  2013年,杨福院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中层竞聘,扶慧芳因此从基层护理员走上护理管理岗位,协助杨福院加强科学管理,提升服务效率。因为出色的工作,她也先后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、上海市劳动模范(先进工作者)荣誉称号。

  十年的经历,让扶慧芳对养老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她说,“为了当我们老去时,有更优质的养老服务质量,我觉得我的工作充满价值。”

护理员和老人交流

  “只有懂得爱的人,才能去关爱别人”

  实际上,养老从业人员一直有着“一高三低”的标签。也就是从业人员年龄偏高,“三低”则指学历低、素质低、待遇低。杨福院护理团队现有195人,“90后”占总人数的18%。如何打破社会固有的刻板印象,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,是杨福院探索的方向。

  杨福院党支部书记邓晓敏介绍,为此,杨福院构建了“五级”培训体系,分级设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课程,提升护理专业性。针对护理员的职业倦怠、发展困惑等,通过减压培训、游上海等活动,帮助员工快乐工作、健康生活。还以护理员团队为主角,拍摄院歌《守护》、拍摄护理员形象职业照,让公众能够更加理解这支队伍。

  养老服务需要新鲜血液。杨福院与长沙民政职业学院、江西民政学校开展合作,让相关专业的学生在院内实习、工作。招得进还要留得住,杨福院给了年轻人更大空间和晋升条件,鼓励他们继续深造。而年轻护理员们也带来了更多朝气,他们用新观点和新技能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。

  不止杨福院的努力,在这背后,还有着杨浦区的政策支持。

  杨浦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坚告诉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记者,杨浦区在人才引进、户口落户、住房保障、技能奖补、荣誉激励等方面都进行了政策突破。

  具体而言,对于符合条件的养老护理员,将考虑纳入区自主审批人才落户范围。住房补贴激励上,按申请人实际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等级,给予800元-1500元/人不等的住房补贴。技能奖补方面,对拔尖技能人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给予1万元-3万元/人不等的一次性激励;对考取技能等级证书的护理员给予1000元-2000元/人不等的一次性补贴;对持证人员每月给予100-200元/人不等的岗位补贴。

  王坚说,杨浦区也成为了全市首个成体系推进养老护理队伍建设的城区。

  “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,它的平凡在于细微而实在,它的伟大在于对生命的呵护与延伸。”邓晓敏说。

【编辑:刘欢】

上一篇:内蒙古满洲里公布41例本土确诊病例行动轨迹 涉及9名学生、2名教师

下一篇: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三名干部防疫不力被免职

x